有位25歲的本科生想去某IT培訓機構,跟我說還不錯,看了就業率還是可以的。我問:人家的就業率你是怎么知道的?他回答說:它們網站不是有更新就業的情況嗎?我回復說:你怎么可以這么天真呢?IT培訓機構官網上公布的情報連15歲的小朋友都不會信的。一家IT培訓班真實的就業率那可是人家的商業機密,連友商、競爭對手都了解不到,一個平頭老百姓如何能知曉實情?
為了提醒跟這位一樣天真無邪的同學,我總結了挑選IT培訓機構時一定不能信、不能做的四件事,正在選擇IT培訓機構的同學請細讀這挑選IT培訓機構的“四個不要”。
第一,IT培訓從業人員的話不要信。
某所大學大三的企業宣講課堂的講臺上,IT培訓班的招生老師正在滿懷激情的向你描繪互聯網美好的藍圖;打開IT培訓班的網站,中間或者右下角馬上會跳出客服小姐姐的聊天窗口,不停跳動的對話框洋溢著小姐姐熱情的話語;轉而來到某問答平臺“IT培訓哪家強”的問題之下,各個IT培訓班的小編如同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其高超的軟文水平堪比高考滿分作文……
當然以上這些我們天生免疫(除了性格特別老實的、喜歡被人牽著鼻子走的同學),但是每一家機構,每一個營銷人員都有各自的風格特色的,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如果你認為IT培訓班里的從業人員都是這么剛的硬推,那就錯了。下面告訴你客服小姐姐不為人知的一面。
某些酷愛搞差異化競爭的IT培訓班的客服就出奇的冷淡,從來不主動找你,更不會催你,擺出一副愛搭不理、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是一位高冷的客服小姐姐。這一招巧妙地欲擒故縱,剛好就俘獲了你的傾心。讓你覺得她背后的機構也顯得高貴大氣上檔次,有節操有情懷。
實際上不管啥風格的客服,其工作的本質不都是為了拉個人頭、賺個提成?
有的IT培訓機構專門找那些自媒體、公眾號、微博大V等等出來給機構站臺,先是正義的給他的競爭對手來一頓實錘,抖一波黑料吸引關注的眼球;然后再婉約的給某個機構打CALL種草,為“良心”、“情懷”還有推廣費帶鹽。就曾有多家IT培訓班想讓我為他們寫軟文,想在IT學生網上面打廣告,全部被我嚴詞拒絕。
七年來,IT學生網不曾為任何一家機構代言。
IT培訓從業者的嘴臉要認清,任何的IT培訓機構從業者口中的每一句話全部都是站在自身利益的立場上的,不要誤以為是站在你的立場角度的。所以跟這些人打交道的時候一定要時刻保持警惕之心,不要被他們牽著鼻子走,隨時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要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空口無憑的話一概別信。
結論:咨詢客服、招生老師、網媒小編等靠IT培訓班養活的從業人員所說的話,只能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他們不可能說別家好、自家不好,所以10句話里面9句是不能信的。
第二,不明身份人的推薦不要信
由于不是實名制發帖,IT培訓班的小編最喜歡偽裝成學生,想要去培訓的、正在培訓中的、培訓機構畢業的……一切皆可偽!“我鄰居的同學的表弟在XXX培訓出來現在月薪XXX”這樣的老套路都沒人用了,給你們講點新的套路吧。
-
某機構的小編發個貼子“自學好難,有沒有一起的互相交流。”然后加個好友、加個群慢慢轉化。一開始煞有其事,交流一些簡單技術(顯然是經過培訓的),后來就開始說自學進行不下去了,要去報班了,XXX培訓班,有沒有一起的,團購優惠了解一下~……
-
某機構的小編發個貼子“某機構畢業正在找工作,分享面試經驗。”一開始煞有其事,分享一些筆試面試題出來并且教你怎么修改簡歷(網上一找一大堆),等到積累了一定關注度,突然找到一份好工作,此時一定有人嘴賤去問:“你在哪個機構學的”,那么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小編就大發慈悲的告訴你:“XXX機構”。這波廣告無縫植入堪稱完美,推廣費加倍!
-
加公眾號、加群、加好友、留信息,免費分享100G學習資料、視頻教程——用香餌釣大魚。奉行“拿來主義”的你,一旦上鉤,就算你拿了就走,立刻脫鉤,立馬取關,不給對方施招的機會,也為時已晚。不管是你的QQ號還是微信號被不明身份、不明目的的人獲取之后,馬上打包賣給培訓班(具體價格未知,有待調查……),今后你的好友申請列表中就會出現各色IT培訓從業人員。
套路四、五、六、七……我若一一例舉都能出書了。如果你不是孫悟空沒有火眼金睛,看不出隱藏在一個ID背后的妖魔鬼怪,還是不要被他帶走,有可能就被帶到黑黑的山洞里喝血吃肉。我作為一個十幾年網齡的老江湖,有時候還被人帶跑偏了,更何況你這位這么可愛的天真無邪的唐小僧呢?
退一萬步說,就算是一個真實的學生告訴的情況那也只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不能當作你的評判標準,畢竟根本沒人會分身之術,同時上過多家IT培訓班,培訓過的學員頂多僅僅了解自家培訓的情況,并不比你有更多的見識,如果他說好,可能是沒見過更好的;如果他說差,可能是沒見過更差的。
結論:IT培訓機構的小編最擅長的就是偽裝成學生,如果無法證明其身份的真實性,不要相信,在網絡當中以學生身份向你推薦機構的99.99%是校托。
第三,不要以網絡口碑當評判標準
IT培訓機構如何以小博大,又如何后人勝前人?
現在這個互聯網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懂得宣傳包裝自己。特別是每一家IT培訓機構最重要的核心部門就是市場運營部門,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每個人手里都攥著數不勝數的小編帳號,在網上瘋狂的寫著軟文、發著廣告。無恥的炒作自己的同時甚至會抹黑競爭對手。
《運命論》里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網絡中有專門懟大牌為生的小編,那是因為有小機構養著他。其實不管罵的多狠多深刻,也并沒有把人家罵倒。IT培訓依然是那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優勝劣汰的市場。強者恒強、弱者艱難度日。
某些機構難以為繼了、揭不開鍋了才會劍走偏鋒,從此走上破罐子破摔、“我過不下去也不讓你好過”的魔道,以懟競爭對手、博人眼球為生。
想一想,有些機構自己的口袋里面都沒剩多少糧米了,它承諾給你的“最棒最強最牛”的老師真的是高薪請來的嗎?在殘酷的現實中,就算某個小機構中出現人才,也會主動追求更好的待遇、更大的平臺,很輕易就被能開出更高價的機構挖走,不是么?
在上一輪的行業大洗牌之中,1/3的IT培訓班被淘汰出局。馬太效應是市場經濟的鐵律,弱小者沒有掌控自己命運的實力,要么喪失初心、追逐資本;要么被資本所吞沒。所以相信網絡口碑還不如親自去機構里面數一數學生實際人數更見真章。
真正的口碑并不是上嘴皮子一碰下嘴皮子說出來的。如果真的是口口相傳,又經營了這么多年的IT培訓機構,學生早就成千上萬了,機構咨詢應當門庭若市、來往學生應該絡繹不絕;如果只是像那討厭的朋友圈微商曬單,僅僅是虛假網絡繁榮,實體店里門可羅雀,那就是只會打嘴炮的IT培訓機構。
結論:挑選IT培訓機構有很多方法和角度,一定要務實,從看得見摸得著的角度出發,以硬核事實作為評判標準;不要務虛,從“口碑”的角度出發,以無憑無據的客服話術作為評判標準。
第四,不要輕易留下真實個人信息
每年高三考生的信息都有泄漏,被一些低分大學、野雞大學在暗網里買賣,更何況瘋狂的IT培訓機構?你有沒有在某個小編那里留下過微信號碼、QQ號碼,然后發現N多培訓班的客服加你?有沒有接到過騷擾電話?有沒有嘗試過手機被轟炸?當你瀏覽IT培訓機構官方網站時,你以為“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可惜IT培訓班官網上的爬蟲已經獲取了你的信息。
在這里教大家一記實用小妙招,自從你決定參加IT培訓的那一刻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辦一個新卡,用這個卡專門用來咨詢,可以放心的留給IT培訓機構的咨詢客服,招生老師,等你找到心儀的機構就把它扔掉就行了。千萬不要把自己從小用到大的私人號碼告訴任何客服,不然當你給通訊錄里所有人群發換號短信時,你就流下悔恨的淚水。更為關鍵的是,給自己取個假名字吧,不要透露證件上的大名。
如果在挑選IT培訓機構之前,看到了這篇文章,那么你非常幸運;如果能牢記文中這四點,就可以讓想坑你的人無計可施、一百分的避開IT培訓中的套路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