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IT培訓機構的小編最喜歡的話術就是拿生源來說事兒,無非就是聲稱自己是良心辦學所以只收大學生,而什么學生都收的機構真的沒良心,真的沒節操……果真如此嗎?
細心的可以發現,在生源上做文章的都是成立不到10年的機構,這是什么原因呢?這要從IT培訓的發展史開始說起。
想一想,十年前的大學生需要培訓嗎?
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于我……
那時的大學生畢業就是白領,技校學生學出來是技術藍領。十年前根本不存在專收大學生的IT培訓班,IT培訓機構主要客戶是低學歷人群。如果現在“生源好”的培訓班開在10年前,西北風都喝不著。
十幾年前,就在我畢業的那屆,根本不存在大學生畢業去培訓這種事情,本科應屆畢業生都有很好的工作。就算是高考落榜生,也是高分落榜(有位同學530分落榜),大專生素質也不差。
而現在,隨著大學的擴招,中學生人人皆可上大學,然而低分大學生素質不高,就業困難,IT培訓班直接進入大學校園招生,企業的宣講會上都是培訓機構。
不管是大專還是本科,公辦大學的校方都有好多家指定的培訓機構,班主任也推薦去培訓機構,各方公職人員收人頭拿提成,割韭菜的鐮刀一刀一刀揮向大學生,如果不聽安排還不讓你離校,如果不去學校指定的培訓班報道還不給你學分,甚至還影響大學畢業……
想到這事兒上,一激動把話題帶跑偏了,先容我挖個坑,日后再填!稙槭裁葱F蠛献鞫际强?》這篇文我會寫的。
可見成立時間不久的年輕的IT培訓機構,專門為大學生服務,并不是辦學者“良心發現”主動決定的,而是被動接受市場的選擇。培訓市場早就不是中學生的市場了,而是大學生的市場了。
IT培訓市場的后來者不會不知道IT培訓市場的主要客戶群體發生了變化,單獨面向大學生市場的機構應運而生?梢哉f辦學時間不足10年的IT培訓機構,全部是只服務于大學生的機構。
往往都是市場改變公司,很少有公司能改變市場。特別是弱肉強食的市場環境中掙扎的實力弱小的小魚小蝦,只有被動接受的份,哪來的主動選擇的能力?小機構聲稱自己選擇了大學生市場,而不是被動接受市場的選擇,你信嗎?
往往是事情改變人,人改變不了事情。
-
狗血淋頭的現實中小機構學生少是因為根本沒有錢擴招,本身就是小規模小場地,只能容納百八十人,兩三桿槍。就算學員多了教室、宿舍也容不下,也沒有那么多老師。
-
血口噴人的現實中小機構學生少是因為沒有能力擴招,小機構的辦學經驗也有限,年齡小的學歷低的基礎差的學員他自己的老師教不了,所以不收,同時還說別人也教不了。
-
蒼蠅見血的現實中小機構能把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填滿就不錯了。不會有人天真的以為,當有不滿足其招生要求的學員把兩摞百元大鈔拍在客服眼前的時候,真的會被拒絕吧?
據了解,某些喜歡裝X的IT培訓班對生源“嚴格”把控手段是很靈活的,表面上要求大專以上學歷,其實成考的也要,成考了還沒拿到證的也要……
就算學員條件實在不行還有很多說法可以調和:比如找個老師測一下能力,再比如讓學員簽個就不了業與機構無關的聲明……等等。
之后,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把任何條件的學員招收進來,繼續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干了。說白了,要是機構沒位置就算了,只要機構還有位置,怎么著也能把人塞進去。
反正這種類型的學員本身也并不是此類機構的目標客戶,偶爾遇到幾個安排到班里也占比不高,影響不大,并不妨礙其繼續打著“生源好”的旗號來行騙。
可見那些說自己招生有學歷限制,不建議低學歷者入行,并不是他多有良心,能夠見錢不收,而是屁股決定腦袋,非常清楚自己該賺誰的錢。
實力弱小的IT培訓機構通常在營銷上都是實力高強的“大佬”。小眾機構很懂得在營銷策略上揚長避短,宣揚自己學生少就是因為“生源好”;詆毀大機構學生多、什么學生都收,就一定氛圍差。此話術誤導了多少人?
營銷學的奧卡姆剃刀原理——把自己做不好的剔除,只做自己能做的。從而在口舌上形成對“大而全”的鄙視鏈。
并且某些機構的客服的話術總在生源這個問題下做文章來誤導學生,未免有些走下三路。難道小機構口口聲聲詬病的什么學生都收的大機構就一定氛圍差嗎?這是相當片面的誤導。
什么學生都收的機構并不一定是不管什么樣的學生都安排到同一班級里面來大雜燴的。
良心辦學的機構不但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在不同的班級,甚至在不同的校區,班班都是30人以內的小班制面授教學。
有實力的機構不但有針對大齡學員的公司實訓型的校區,也有針對低齡學員的花園式學校,學校還會組織并且輔導學員參加成人高考或者成人自考來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文憑。
IT培訓班安排低齡、低學歷者跟大學應屆生一樣參加半年內短期速成培訓是無德的行為。能夠因材施教,結合學員自身情況和條件,給學員提供多種多樣的選擇機會和自由才是有實力的體現。
話術五:“我們課程好、更新快”
那些自吹自擂、空口無憑說自己課程好,技術新,就業棒的機構,瞅瞅它有沒有專門的課程研發部門和全國就業網絡就知道是不是在打嘴炮了。
如果是全校只有三五個專業課老師,如何去做課程的研發和就業市場的調研?如何能知道今年各級市場需要什么人才,什么技術吃香?
要么就只靠三五個老師的從業經驗來教,要么就直接照搬別家的教學大綱然后只管在表面上把課程名字改得更多更新從而吸引學員而已。
名字往往都是一個美好的寓意,就像老實人武大,既不練武,也不夠大。
話術六:“我們合同好、有保險”
地域性的小機構是沒有全國就業網絡的,甚至沒有獨立的就業部門。在本地或許還能蒙混過去,要是學生去外地就業呢?上58同城幫學生找工作嗎?
什么就業的保障、薪資的保證、甚至是保險公司的承保你將來的月薪、各種協議合同的簽訂更是言之無物的表面文章,市場上哪家IT培訓班沒有這一套?
到時候人家IT培訓班就是單方面違約撕毀合同你能怎么樣?去告啊,這么多年我見的也不少了,從沒見過一個告贏的。所以,別信這個。
九品芝麻官的公堂之上,訟棍叫囂說:
“我又跳出來啦,怎么樣呢?打我呀?笨蛋!”
總結:IT培訓機構太多了,我們不可能挨家挨戶的上門調查和了解,并不是沒有小而美的機構,只是被我們找到的概率太小。
把2萬塊錢交給只有百八十人,兩三桿槍(兩三位老師)的IT培訓機構你能安心嗎?更何況還有讓你真假難辨的營銷話術!
IT培訓機構全部都是民辦的,屬于工商部門管理,僅僅是一項服務的提供商,學員都是消費者。說白了,在培訓班交學費就跟你去健身房、洗浴中心消費是一樣的。
天下的道理都相似,在費用一樣的情況下,你會選擇什么樣的店面呢?(兄弟,好好看看下圖,真的需要糾結嗎?)
最后,愿所有滿口話術的IT培訓營銷人員能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虛偽裝得再真,也會露出馬腳?拥萌硕嗔,最后埋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