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大學生特別是冷門專業的應屆生會發現到了畢業的時候,會有一大批同學會轉入IT行業,成為程序員。江湖傳言:“計科軟工,人生巔峰,環化材生,茍且偷生。”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轉IT。”
而且好多計算機培訓機構異;鸨,甚至都來到大學校園里招生,還有各種形式的校企合作(甚至很多大學還強買強賣,捆綁消費,不參加校企合作的培訓班還不給學分不讓畢業),可為什么就沒聽過其他專業有培訓班?這么多人涌入IT培訓,國內對程序員的需求有多大,程序員會不會已經過多了?
發現沒有?最近『卷』這個字已經出現在各行各業,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我們所有人都非常容易陷入焦慮的陷阱。同學們,請坐好,大可不必焦慮,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同學們可能懷疑這組數據是真的嗎?似乎跟自己平時接收到的信息不同,我們每天看到的不都是:“程序員有多卷、程序員有多焦慮、程序員有多苦逼、程序員吃青春飯、程序員有中年危機、程序員35歲被優化、程序員被裁員……???”這種畫風嗎?
別急,先把假發帶好,仔細看看傳播此類丑化程序員的人究竟是什么立場?我簡單歸納為四類:
-
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檸檬精。
-
制造焦慮兜售課程給你的自媒體。
-
腹黑程序員勸退師。
-
自黑的程序猿本猿。
這四種人應該不用一一解釋吧, 大家都懂。其實也很容易把事情說破,就一句話:既然你們認為中國的程序員已經過于飽和,那么為什么還有那么那么多的互聯網公司還在招聘程序員?
按照人才市場的供需關系來說,假如一個職業供大于求,人才市場應該是什么樣的反應?難道是這樣的嗎:
那么我明明看到 IT行業那么多人進來,為什么還會缺人呢?答案很簡單——那是因為并不是所有進來的人都成為程序員了。
你以為程序員是你想干就能干的?程序員是有很高的技術門檻的好不好?
中國在底層掙扎的程序員太多了,這樣的程序員其實也稱不上是程序員?梢哉f是不合格的程序員太多了,合格的靠譜的程序員還是非常稀缺。
想分析這個問題就不能只看表象,首先來看IT培訓機構雖然多,但是其中好的少、壞的多。然后來看進行IT培訓的學員雖然多,但是良品率非常低。
造成這種現象,并不是單方因素造成的。造成大學校園各行各業轉IT的原因根本上是大學生的良品率極速下降導致的一種社會問題。
這里就不得不提大學生的現狀。2015年,人民日報發表一篇文章《致沉睡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此文已經赤裸裸的揭露了目前大學生的學習狀態。
這里也不得不提大學教育的脫節。就算在大學計算機科班專業的,所教授的東西都不是可以直接用來就業的?梢杂脕砭蜆I的那些工具本來就是屬于自學。那么這些大學生的學習狀態來說,理論能學好的都沒幾個,更何況能夠自學這些技術應用呢。
因為以上這種情況的大學生根本就沒辦法就業,所以才要另謀出路。因為程序開發技術含量高,學成之后特別值錢,可以有一個優厚的待遇,各行各業很少有可以媲美的,所以就成為這些人轉行的首選。有需求就有市場,這就造就了IT培訓市場如此火爆的原因。
“如果你不會游泳,換個游泳池也一樣”。
這樣的一批不合格的大學生應屆畢業生進入了IT培訓機構,難道就能夠野雞變鳳凰嗎?這概率大家想一想就知道一定很低。能夠真正覺醒的,把就業壓力變為學習動力的人是少數。社會上絕大部分的是普通人,這樣的人沒有上過好的大學,又去了一家黑心的IT培訓機構。這就是人生悲劇,很難翻身。
IT培訓機構的學員當然不僅僅是大學應屆畢業生,還有各種各樣的情況。初中應屆畢業生,高中應屆畢業生,脫產的社會青年,在各行各業混不下去想要轉行實現自己高薪愿望的人。這些學員的良品率就更不如大學應屆畢業生了。
說完生源的問題,再來說一說it培訓機構的問題,就如同咱們國家的公辦大學一樣,it培訓機構當然也是分檔次分好壞的。
想一想,國家公辦的大學里面,其中985在全國所有大學當中能占多少比例?民間的it培訓機構,其中好的在全國所有的it培訓機構當中能占多少比例?民辦培訓班的良品率能超過公辦的大學嗎?我看恐怕不能吧!
所以涌入it行業的大軍當中,很大一部分是本身質量太差,他們被一種盲從隨大流的力量裹挾著進來,最終肯定會像大浪淘沙般的匆匆離場。還有很大一部分會被不良的it培訓機構所誤,從而也喪失了入場的機會。
經過這一番分析,相信你應該心里有數了。中國學程序員的多,培訓程序員的多,但是真正能學有所成,成為合格的程序員的人少。中國學生人口的這個基數太大,造成了市場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