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業應該算是最能培育富豪的行當,看看中國80后的幾位億萬富豪,多數都是從事IT行業的。而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更是典型的案例。
誰能以最快的速度擁有財富?最佳答案可能不是13次連莊福布斯富豪榜榜首的比爾·蓋茨。這位世界首富用了超過25年的時間,積攢下了超過500億美元的財富。但對于許多財富新貴們來說,這個速度并不值得過分稱道。
在2007福布斯富豪榜中,Google的兩位創始人塞吉·布林和拉里·佩奇各以160億美元位居第26位,但令人瞠目的是,他們積累這些財富只用了短短兩年多的時間。
IT被廣泛認為是如今最容易創業成功的領域。在許多局外人看來,IT創業就是一個創意,一個專利技術,一筆風險投資,幾個年輕人,占一片市場,弄到股市上,一夜暴富,像一個神話和夢想。但是IT的創業,其實遠不如局外人想像得簡單,從創意構想,到資金、到設計研發、到產品、到市場推廣,中間經歷無數環節,每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一個IT創業企業的流產。
如果想創業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條件?
所謂創業就是你想干一件事業,要么基于服務的形式,要么產品的形式提供給社會,只有市場接受你,才能從市場得到回報,你的創業才能成功,作為IT從業者如果你自己創業,必須要想清楚三點:
第一:要有清楚的想法和定位。你以產品形式還是以服務形式?如果產品,你研制什么樣的產品;如果服務,打算提供什么樣的服務給社會,讓社會選擇,最終使企業成功。
第二:能夠保持競爭性。畢竟現在叫市場經濟,是競爭性市場,就是絕對不會你一個人在市場上賣產品,有很多人賣產品,你產品是不是價廉物美是不是有競爭性。這你得考量和分析。
第三:有抗風險能力。不差錢,一旦市場不選擇你的時候,要有實力維持公司運轉,以及尋找新的機會。
這三個環節搞好了就可以試一試,如果這三個沒想清楚,建議一下別著急,因為每一個人辦公司,都自以為能夠賺錢,但是一年之后有多少公司生存下來?只有一小部分,絕大部分公司由于以上三點沒考慮到位就有一些風險。這些是我給予IT創業同仁們一些謹慎穩妥的建議。
360奇虎董事長、天使投資人周鴻祎說:“創業不能太拘于小節了,你這么多理由,所以你不適合創業。” 我更加贊同周董的觀點,沒有錯,請問哪個創業的人是等到條件完全具備了才去創業的?都是邊干邊自我完善。 機會才不會等待你條件成熟。如果比爾蓋茨要等到30歲后成熟了再創業,現在也許就沒windows系統了。柳傳志創辦聯想時候,甚至不知道開公司還要辦營業執照?現在不也學會了,照樣收購IBM。邊干邊學只有置身于創業角色才能知道時間的寶貴,才知道開源節流。
IT行業日新月異,天天都在更新換代,如果你有好的點子,你不去把握,就被別人先去做了。為什么在五年前,我們只知道瑞星、金山、諾頓、卡巴斯基,而如今,誰沒安裝過360安全衛士,我現在這臺電腦上就裝的360。為什么周鴻祎可以讓大家都用他的產品,因為他敢想敢做,他就成功了,所以我更加欣賞周董的創業觀念。
周鴻祎說,老是有人向他感嘆“沒有錢就無法創業”。但他認為,創業者一開始如果很有錢,往往是把大部分資金投入到推廣中去了,反而不能把產品做好。而沒有錢,創業者才會認真琢磨用戶體驗,把產品做好。“窮有窮過法,富有富過法,沒有錢就不能創業的想法是錯誤的。”
“現在IT界既不缺錢,又不缺創意和商業模式,但是找到一個好的創業團隊非常難。”周鴻祎在論壇上介紹風險投資選擇合作伙伴的標準時說,“創業者僅有資源和點子是不夠的。”你可以沒有錢,但是不能沒有兄弟!白手起家的成功案例有很多,但是單打獨斗成功案例是沒有的。所以我建議IT同仁在磨練自己技術的同時,要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籌劃組建自己的團隊,這也是我本人創建【IT學生網】這個小站的最大初衷。
總結:要想創業,首先之前要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事情,特別是技術崗位的人才在公司上班都是單純的使用技術頭腦解決技術問題,如果真正創業面對社會復雜的環境,更多使用的是商業頭腦思考怎樣能夠賺錢?所以這一塊要有一個充分的準備,第一個是自己想的事情是不是有很好的市場,要進入深入的市場調研,第二個你自己有沒有能力把你要做的事情真正形成商業的價值形成回報,能夠賺錢。還有你有沒有組織其他人一起做事的號召力和領導力,這幾點都是創業群體必備的,你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經受各種措施和做好準備迎接挑戰,創業確實可以成就個人的夢想,但是創業這條路不太平坦的一條路。
轉載請注明源自IT學生網
★www.www5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