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同學問“互聯網科技公司不要培訓出來的Java程序員是真的嗎?”在此我統一回復一下:
是真的!
答案非常簡單明確。其實大家稍微動動腦子想一下就知道原因,市面上大多數的java培訓都是為期6個月以內收費2萬塊,這樣速成的課程是針對誰的?是針對初中生、高中生的嗎?那肯定不是!
-
這種短期速成的Java培訓課,就是專門為大學應屆畢業生量身定做的;
-
這種短期速成的Java培訓機構,抓的就是大學生想要快速入行就業的痛點。
據有關統計,目前的Java培訓市場70%以上的份額都是大學生培訓市場。
那么再想一下什么樣的大學應屆畢業生需要Java培訓這一項服務呢?
-
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嗎?
-
可以自學成才的大學生嗎?
-
可以直接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嗎?
那肯定不是!這些人肯定都不需要這種“服務”吧?
很顯然,參加java培訓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沒有更好的出路,上了三四年大學之后,還要再花2萬塊錢參加半年培訓一定都是被逼無奈,走投無路之舉,對于這類人群來說除了花錢再去學點東西之外,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了,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了;蛘哒f的更直白一點,就是那種“畢業等于失業”的迷茫的大學生。
為了讓大家更直白的了解一下迷茫的大學生究竟是什么樣的群體。大家可以參考人民日報發的文章——《致還在沉睡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那么對于這類人來說,java培訓班是救命稻草嗎?java培訓班能夠包治百病嗎?顯然不能!
-
對于學員個人來說,如果自身的“毛病”還是不改,那么他參加Java培訓就如同不會游泳的人換了一個泳池而已,照舊不會游泳!
-
對于Java培訓班來說,公辦大學都分好壞、分檔次,難道Java培訓班就不分好壞嗎?假如不幸參加粗制濫造的Java培訓,不但不能解決你的問題,更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根據“28原則”,市面上大概有8成的Java培訓機構是粗制濫造的。
那就導致了一個非常糟糕的現象,就是某些學生他少年時可能成績不好,沒機會上一個好大學,在一個低分大學混了幾年之后,又去了一個很糟糕的java培訓班待了半年,這是多么失敗的學生生涯……
你想一下,一個人沒機會接受好的大學教育,也沒能參加好的培訓,自始至終就沒能接受好的教育,被低質量的教學“double kill”之后,恐怕就要注定終生平庸,很難翻身了吧?
一個人如果不幸走到了這一步,他不管怎么樣總得去就業吧?不能再報班了吧?總不能一直“上學、上學”上起來沒個頭兒?什么家庭?丑媳婦也得見公婆呀,是吧?
那還能怎么辦?那就只能硬著頭皮來唄!結果就是互聯網公司的招聘市場上就涌入了大量的技術“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求職者。那么這種大批量的“丑媳婦”很自然地就被“公婆”嫌棄了呀!
說到這里,“公司不要培訓出來的Java程序員”這件事整個閉環就說完了,就是這么一個邏輯。
既然Java培訓生的名聲那么“臭”,那么JAVA培訓出身的學員自然羞于向人啟齒自己參加過JAVA培訓,在自己的求職簡歷上根本都不會寫上參加過培訓這種事情,所以每天都有很多培訓出身的學員蒙混過關的,這也是為什么Java培訓得以存在的價值。如果java培訓的學員團滅的話,那就沒這個行業了,對吧?所以還是有一部分學員能夠做到真正的“洗心革面”,然后奮發圖強成功“上岸”的。
話說回來,其實對于“畢業等于失業”的大學生群體來說,參加Java培訓真的是他們為數不多的可以實現逆襲的出路之一,不是嗎?所有的現象背后都有其邏輯,沒有人是真傻的,他們怎么不去干別的?他們怎么不去學別的呢?道理很簡單:誰不饞程序員的高收入呢?
而且Java培訓班也都是很貼心的,他們有專門的就業部,有專門的就業老師會輔導你如何精心的“包裝”自己從而拿到高薪,這也是參加Java培訓的學員花高價買到的“服務項目”之一。
培訓班就業部的老師成功送出一個學員是有軟妹幣獎勵的,直接跟他的KPI掛鉤,所以為了能達成培訓班與學員共同的就業愿望,難免會使用一些不擇手段的方法,難免會出現一些比較過分的“包裝”。這里面自然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和不可描述的套路,大家自行腦補。
而互聯網科技公司HR的工作卻是為了公司遴選優秀的人才,如果招了一個很糟糕的人,后期發現工作中拖了團隊的后腿,遭到了同事和領導的嫌棄,浪費了公司的人力資源,面試官都有連帶責任的。
那么這就形成了培訓班就業老師與互聯網公司HR之間的利益矛盾。
二者多年來頻頻過招,就業老師有就業老師的套路,HR有HR的手段。為了保住各自的飯碗,誰都不會收手,兩者如同天生的仇敵一般,針尖對麥芒,雖然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是你來我往,套路總有用盡的一天。這就導致就業老師與面試官之間“過招拆招”是一個惡性循環,結果必然是一個死局。
話說到這里,你其實也挖到了一個“大瓜”,就是既然IT培訓出身的學員都羞于向別人啟齒自己的培訓經歷,更何況為了就業還會精心的掩飾,那么網上那些大張旗鼓地宣稱自己是IT培訓學員、IT培訓過來人,甭管是以在校生身份,還是以畢業生身份向你推薦機構的人,你知道其背后究竟是什么人了吧?你品、你細品……